道路命名莫隨意
來源:江西日報
一直以來,有的地方存在道路起名不規(guī)范的現(xiàn)象,要么復雜繞口、不易識記,要么崇洋媚外、不倫不類。比如,某地以成語命名的“自強不息街”“志在四方街”“胡服騎射路”“脫穎而出路”等路名,引發(fā)社會各界質疑,最終這些路名因不易識記被要求更名。
城市的路名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“本地人的臉,外地人的眼”。路名如同人名,簡潔好記是一項基本要求。以成語命名道路的初衷,或許是想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展現(xiàn)城市魅力,但如此路名冗長難記,不利于便捷使用,反而弄巧成拙。道路命名不能隨意。根據(jù)國務院出臺的《地名管理條例》第5條之規(guī)定:“地名的命名、更名、使用、文化保護應當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和國家有關規(guī)定,反映當?shù)氐乩怼v史和文化特征,尊重當?shù)厝罕娨庠福奖闵a(chǎn)生活。”復雜繞口、不易識記的路名應當簡化。比如,“自強不息街”可以簡化為“自強街”,這樣簡潔易記,也不失文化底蘊。
路名本尋常,亦可窺滄桑。中國有很多城市的路名令人印象深刻。比如,杭州的“浣紗路”“東坡路”“采荷路”等,一聽就能讓人感受江南水鄉(xiāng)的詩情畫意;南京的“烏衣巷”,讓人想起“烏衣巷口夕陽斜”的名句;西安的“含光路”“朱雀路”“未央路”,都代表了古都的歷史符號,“航創(chuàng)路”“航拓路”“飛天路”則體現(xiàn)人們對未來發(fā)展的希冀;等等。這些路名串聯(lián)起空間與時間,對接著歷史與生活,為城市生活增添了色彩。
道路的命名、更名非小事,應當綜合考慮社會影響與群眾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,組織開展好綜合評估、專家論證、征求意見等,把歷史與現(xiàn)實貫通起來,把實用價值與美學價值統(tǒng)一起來,才能增強路名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。
(王新瑞)